当前位置

: 短文原创文章 人生哲理 浏览原创文章内容

不轻易评价他人,是一个人最大的成熟

shortarticle 短文网 2021-02-17 05:31:07 8

三年学说话,一生学闭嘴。

在微博上看过一段话:

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,你生活在一艘豪华的大船上,船上什么都有,有一辈子喝不完的美酒,还有许多跟你一样幸运登船的人。

而我抓着一块浮木努力漂啊漂,海浪一波一波拍过来,怎么躲也躲不掉,随时都有被淹死的危险,还要担惊受怕有没有鲨鱼经过。你还问我:为什么不抽空看看海上美丽的风景?

这番话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,我也颇有感慨。

这世上,并不是所有人都过着一样的生活,也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都有自己的喜恶、自己的悲欢,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,只有冷暖自知。

一个人最大的恶意,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随意揣测、评价他人,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。

不轻易评价他人,不在人后说闲话,不干预他人的生活,不仅是一种善良,也是一个人最大的成熟。

不轻易评价他人,是一个人最大的成熟

01

你亲眼所见的

不一定都是真相

在网上看过一条新闻,真是可笑又可气。

有一位女士早上去广场散步,看到有个老头拿着海绵笔在地上写大字,忍不住凑上去看。

老头看了女士一眼,提笔写了个“滚”字。女士心想:“这人怎么这样,看一下至于吗?”

老头接着又写了个“滚”字,女士再也忍不住了,上去一脚将老头踢到在地……

警察来了忙问缘由,老头委屈地说:“我就想写句‘滚滚长江东逝水’,刚写开头两字,就被这个神经病踹到了。”

俗话说:“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”

现实生活中,有些人就像这位女士一样,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,看到什么就以为是事实,看到一部分就认为是全部的真相,自以为是地给别人下定义、做评价。

殊不知,很多时候,我们亲眼所见的并不是真相,只是表象。仅凭看到的一鳞半爪,是无法对他人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的,结果常常导致误会,引发摩擦。

文友曾昭安一位同事的妻子得了重病,单位领导号召大家捐款。有的捐2000,有的捐了500,一位叫孙志的同事捐了1500。

这让大家有点诧异,有人就在背后对孙志嘀嘀咕咕。

原来每逢救灾捐款,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孙志都很慷慨,上万地捐。这次同事需要帮助,怎么突然变小气了?何况那位同事平时和他关系很好,工作中也帮他不少忙。

有人私下里就说孙志不够意思,能为陌生人捐款上万,对自己不错的同事需要帮助时却如此小气。

直到半年后,大家才知道孙志悄悄给那位同事送了5万。他之所以公开捐1500,是为了照顾其他同事的面子,不想给大家压力,也不想让大家攀比。

人性复杂,世事难料,有时候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情景,并非事物的全部真相,不过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。

水面下的大部分情况往往并不知道,但往往是冰山一角形成了我们对一件事的判断,从而造成误解。

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冰山理论”,我们身边发生的不少事情都符合这一理论。

一个真正成熟的人,能够走出“冰山理论”的误区,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内心的沉着,不会仅仅根据自己所见,就匆忙地对他人作出想当然的评价。

这样的人,在生活中不容易与他人发生误会,给他人造成伤害,因而更能收获好人缘。

02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

你不接受但请尊重

有句说得好,三观不同,不必强融。

由于每个人出生的家庭不同、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、从事的职业不同,对同样一件事情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。

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,也没有完全正确的三观和生活方式。

对他人的“三观”和生活方式,你可以不赞成、不接受,但最好要尊重。

然而,有的人总喜欢以自己的喜恶为标尺去衡量他人的喜恶,符合自己标准的就是对的,不符合的就是错的,对他人的“三观”随意评价、肆意贬低,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。

作者蓝若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
他认识一个熟人,人送绰号“按自己先生”。“按自己先生”有个突出的特点,就是喜欢按自己的喜恶去评价别人。

公司里不少年轻人喜欢当红的小鲜肉,成了“追星一族”。茶余饭后,常常把娱乐话题作为谈资。

“按自己先生”很是不屑一顾,批评这些年轻人,说他们喜欢的小鲜肉没内涵,就靠颜值走红。

有一次,因为某位小鲜肉的演技问题,“按自己先生”和年轻人辩论起来,最后竟然说:

“你们这些年轻人太肤浅,只看脸,不看内在,那些没有演技的明显之所以走红,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捧的。你们的未来真令人担忧啊。”

年轻的同事对“按自己先生”的话嗤之以鼻,对他都自觉地敬而远之。
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: 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喜欢去批判别人?

获得高赞的回答是:“这是自以为是的心理。自以为自己才识过人,固执己见,以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优于他人、异于常人。”

这话用在“按自己先生”身上,真是恰如其分。

王尔德在《英伦情人》里说: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,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。”

别人的生活好坏,那是人家的选择,我们没有资格去轻易评价对与错。

打着“为别人好”的旗号,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,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,往轻了说是三观不同,往重了说是一种偏见,是不尊重他人的自私行为。

不站在个人优越感、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随意评价,不仅是一种修养,也是一种成熟。

真正成熟的人,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评价别人上,而是懂得好好活自己,专心做好自己的事。

03

懂得闭嘴是教养

不乱评价是修养

有一年,鲁迅文学奖评奖结果刚一公布,便引发外界的一些争论。

当时,一家报社的记者打电话给新生代作家蒋方舟,请她以杂志副主编的身份,对其中一个获奖作品做一个评价。

得知记者的意图,蒋方舟抱歉地说:“因为我还没有读到过对方的作品,所以我不能盲目地给其作品下评论。”

那位记者不甘心,立即在电话那端急匆匆地给蒋方舟读了获奖者的一首诗歌。

蒋方舟耐着性子听完,依旧抱歉地说:“仅仅凭借这一首诗歌,我也不能给出任何看法,说实话,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。”

听了蒋方舟的回答,记者仍不停地央求:“你只要随意地说几句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,其实这也不是多大的事情。”

蒋方舟立即严肃地说:

这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。

评价一个人的作品,除了首先需要地认真地读懂他的作品外,还需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对方写这个作品的初衷,以及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,所以,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评价的。

说到这里,蒋方舟停顿了一下,然后一字一句地说:“因为不了解对方,所以不能随意评价对方,这是我做人的原则。”

蒋方舟把不轻易评价他人作为自己的原则,反映了她慎言的修养,也体现了她对那位作家的尊重。

作家海明威说:“三年学说话,一生学闭嘴。”

一个人的成熟,其中就体现在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,什么时候不该说。

饭不能乱吃,话也不能乱说,你脱口而出的一句随意评价的话,在别人心里可能会掀起汹涌波涛,对其精神和声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。

一个真正成熟的人,懂得在未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,绝不去随意下结论,学会闭嘴正是他们的聪明之举。

04

你怎样评价他人

他人就怎样评价你

交际学中有个“评价定律”,说的是:不必好奇别人怎样评价你,想想你是怎样评价他的。

这个定律告诉我们,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,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其实就是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反射。

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一个人如何评价他人,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这个人自身的人格特征。

如果对他人的评价多为正面,那么这个人往往具有积极的人格特征;如果对他人的评价多为反面,那么这个人可能自恋、抑郁或有其他人格缺陷。

一个人的成熟,不只是指生理意义上的长大成人,更多是指他人格和心理上的成熟。

如果一个人喜欢轻易评价他人,热衷于指点他人的生活,即使他年龄大、地位高,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、一个有修养的人。

王小波曾说过:“口沫飞溅,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,层次很低。”

愿我们“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”,不去轻易评价他人,不去干涉别人的生活,好好过自己的日子。

如此,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更和谐,我们的人生路上将会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。


本原创文章为短文网原创文章频道人生哲理栏目收集自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

相关阅读